在桂殡葬业台商愿做信使 助同胞回故土安葬
中新社南宁4月4日电 题:在桂殡葬业台商愿做信使 助同胞回故土安葬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我愿做两岸的桂殡故土殡葬信使,传承中华孝道文化。葬业助同”广西南宁市大爱礼仪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威诚3日对记者表示。台商 走进位于南宁市南梧路的信使大爱礼仪服务有限公司,骨灰罐、安葬台制寿衣被、桂殡故土台制元宝盆等殡仪百货用品有序排在货架上。葬业助同 陈威诚介绍,台商2010年以来,信使约有5万个家庭委托该公司办理亲人的安葬后事。在他看来,桂殡故土葬礼的葬业助同作用不仅是通过仪式告别让家属追思纪念、感念孝道,台商也是信使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会在葬礼或者祭祀时回忆起先人的安葬品德和生活态度。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家风的传承;对一个民族来说,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时常与葬礼打交道,陈威诚并未因此而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他说:“在对待每个葬礼的过程中,我总是怀着一种感激的心理。家属能把老人的后事交给我们,对我们是一种信任。在最紧急的时刻,家属能想起我,对我来讲那是一种无比的荣幸,我不会有负面情绪,只有感恩。” 陈威诚说,作为殡葬业的从业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通过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让家属在感念孝道和追思纪念的过程中不留遗憾。 作为第一位来广西从事殡葬业的台商,陈威诚说,一开始,当地民众也不愿将老人的后事委托给大爱公司办理,但公司专业的服务最终赢得了越来越多家属的信任。 陈威诚表示,台湾在殡葬礼仪领域从业者很多,大陆市场广阔,生命礼仪服务人员需求量大,希望通过宣传交流,让台湾的生命礼仪专业毕业生,能到大陆就业。这样既可以充实大陆的殡葬礼仪队伍,也能交流孝道追思文化。 从事殡葬服务多年的陈威诚,愿担当两岸的殡葬信使,帮助想落叶归根的同胞回到故土安葬。 “2020年到现在,共有10多位台胞在南宁去世后,在我的协助下回到台湾入土为安。现在还有三位在南宁过世的台胞,因联系不上家属,骨灰还留在大爱公司,每到节日,我都会给他们上香祭祀。”陈威诚说。 陈威诚表示,有一位南宁市宾阳县籍的老人在台湾去世后,老人在台湾的儿女很想完成老人的遗愿,将老人骨灰送回故乡安葬。但苦于找不到渠道,也联系不上宾阳的家人。老人去世后,只能先安葬在台北阳明山公墓园。 “2016年,老人的儿女通过台湾的同业者找到我,让我帮联系宾阳的家人,经过艰难的查找,最终找到了老人在宾阳的亲人。通过桂台两地殡葬业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帮助老人完成了落叶归根的遗愿,老人的儿女和宾阳的亲人在南宁机场见面时,都很激动,哭成了泪人。”陈威诚说。 陈威诚表示,如果广西籍在台同胞有将老人骨灰请回故乡安葬的遗愿,他愿意扮演信使的角色,帮助桂台两地同胞寻找亲人。“只要有明确的信息,我都会努力去帮助寻找。”(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收官之年干劲满 决战决胜勇争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 本周日照市将迎三次降水 分别为周一周五周日
- 19名外国友人获“荣誉市民”称号
- 山东港湾海口如意岛项目部开展食物中毒应急演练
- (台青话融合)“90后”台青投身大陆亲子行业:持续摸索市场,就不缺机会
- 沈海高速公路(G15)日照段进行1/4幅封闭施工
- 日照开出首张全面营改增发票
- 日照市万人相亲联谊会举办 已经成功举办9次
- 台湾苗栗东社天母宫百余人参访团赴南安广峰寺开展济公文化交流活动
- 日照市启动2016年心愿直通车活动
- 日照“五一”接待游客140万人次 “一卡通”游客增加
- 一季度日照市经济趋稳向好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 一图了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如何开展
- 日照水利会战共规划工程1573项 已完工94%
- 日照10处青春志愿驿站“五一”上岗 将提供免费服务
- 日照市民政局推动养老服务业上新水平
- (台青话融合)“台二代”黄建智:深耕皮革行业十余载 见证大陆经济腾飞
- 东港发布新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预警级别改为4个
- 日照互联网平台选号首日 718位车主获心仪号牌
- 日照市民政局推动养老服务业上新水平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