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博的年轻人需要知道的“青椒”现状,导师们都清楚
(农健/插画)
2023年8月,青椒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宣布了一项“学术转型”计划,想读将裁撤9%的年轻专业(共32个项目),包含所有外语专业,人需以及16%的知道状导教职员(共169人)。被抛弃的现都清不仅仅有人文学科,还有管理学以及数学方面的师们博士项目。
《纽约客》杂志报道了该校数学系的青椒这场危机。“转型”的想读直接原因是,2020年,年轻该校的人需入学率比八年前下降了百分之十以上。校长说,知道状导“现在是现都清高等教育的危险时期。”
美国的师们高校危机并非发生在一夕之间。这个毕业求职季,青椒一个哈佛经济学博士,面临的可能是“上千名博士VS一个长聘教职”的竞争。
在美国,大学教师的评聘分为终身教职和非终身教职,也称长聘教职和临时教职。长聘教职有稳定的晋升渠道,一般新任大学教师入职后有6年考察期,通过考核即进入长聘序列,获得终身教职,享有无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与此相对的是临时教职,合约需要一年一续。
现实是,长聘教职越来越少,临时教职的教师处境则愈发艰难。有人在研究型大学兼职13年,竞争一个全职职位时,发现另一位候选人已经干了25年。一位拥有10年教龄的兼职老师,在应聘过程中见证说好的长聘职位变成“先签一年,逐年续聘”。一位老师兼职了11年,每学期上2-4门课,要等到学期结束前一个月才接到下学期的上课通知,如果课程注册人数过少,课程就会被取消,而她没有议价权……
这些案例来自2023年出版的《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和《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两本书。前者,作者以自身和其他兼职讲师的经历,讲述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青椒之困”。后者,作者卡特林本是杜兰大学的助理教授,最终转行至一家咨询公司。决定离开学术界后,他花了两年时间做了150多次访谈。他将这段经历浓缩,给予那些想要离开学术界的人具体入微的建议,这些建议中最重要的或许是,如何应对褪去学者身份的挣扎与纠结。
“博士过剩”话题中外皆热。在中国,一个多月前,一条“直博生主动选择博转硕”的新闻引发关注。随着多所高校陆续出台博士生分流制度文件,直博生“急流勇退”转为硕士生的情况开始增多。而中国高校如今主流的“预聘-长聘”制度亦源自美国终身教职制。2023年3月,某985高校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教研岗教师全部实现预聘-长聘制度。也就是说,新进教师要通过两次非升即走才能在高校拿到长聘职位——先成为预聘助理教授,再依次申请晋升预聘副教授和长聘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李钧鹏曾在美国求学16年,他在《学历之死》一书的推荐语中写到,这不仅是规模庞大的博士如何就业的问题,更是大学生能获得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是“象牙塔”会走向何方的问题。
而2019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的刘冉,目前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政策研究系担任助理教授,她曾翻译《文凭社会》一书,对这一话题也有深刻感触。
南方周末记者邀请李钧鹏和刘冉,共同探讨学术职业临时化和博士多元化就业问题。
文科教职急剧减少,但文科博士还在扩招
南方周末:《学历之死》一书中提及,在美国高校中非长聘教职(也称临时教职)占70%,这个比例一直都这么高吗?
李钧鹏:这十几年一直有这种趋势。
以社会学为例,我在2003年去美国读社会学硕士,当时,博士师兄们只要在有一定认可度的刊物上发表一两篇论文,无须顶刊,就能在美国专业排名前50高校找到教职。
20
(责任编辑:军事)
-
读了《南方周末》教育版的《网课女教师之死,赛博爆破者之谜》,心有同感。我是与这位老师年纪差不多的老师,经历过网课,也经历过网暴,但是挺了过来,内心十分痛惜她的去世。与此同时,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觉得还应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为稳定就业岗位,减轻参保单位负担,我市开始调整今年9月至12月的失业保险缴费费率。 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延长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 ...[详细]
-
报名截至10月24日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近日,记者从《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章》上了解到,本次“国考”共招聘17941人。其中,涉及日照地区的岗位仅仅有18个,共招录29人,在政治面貌这一条件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迟锐) 记者从市交警高速公路大队获悉,交警高速公路大队自10月20日起,开始在沈海高速公路日照服务区和日兰高速公路莒县服务区,展开针对机动涉牌涉证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活动,本次集中整 ...[详细]
-
2022年10月9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野性中国”工作室、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林业和草原局等组成的中国巨树科考队发 ...[详细]
-
近日,太阳城工商所对辖区内经营糖类和食品添加剂的业户进行全面检查。执法人员重点检查经营业户是否销售糖精、销售的糖精是否掺硫酸镁、商品是否有QS标志、包装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供应商有无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记者从10月13日召开的日照市区域(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经验交流会上获悉,今年10月份,日照市将集中在全市各类企业广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月”活动,搭建以工资集体协商为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杜洁 邢慧) 10月14日,日照日报社黄海晨刊《大学生》专刊创办研讨会在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召开。 日照市文明办、共青团日照市委、日照大学科技园工委、日照日报社分管领导,以 ...[详细]
-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3日,柬埔寨金边,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峰会举行,美国总统拜登(中)会见了韩国总统尹锡悦(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 人民视觉/图)半岛局势紧张之际,美日韩“三重奏”又有 ...[详细]
-
大旱之年 大兴水利 ——我市农业发展记事之一本报记者 王均薇金秋,莒县陵阳镇于家店子村的于志亭格外高兴。于志亭种了3亩多玉米,亩产达到了1834斤,有望夺得今年全省“粮王”大赛的冠军。历经“四季连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