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追梦人——记开春后的在闽台胞
人勤春来早,大地正月十五刚过,追梦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人记福建,从城市到农村,开春处处都有台胞忙碌的闽台身影。
调出好味道
在福州马尾的大地咖啡豆烘焙工厂里,台青郭屹凡已经开始给学员做培训。追梦2023年,人记他在福州马尾创办了一家咖啡豆烘焙工厂,开春宽敞的闽台厂房也让他的培训想法得以落地。于是大地,郭屹凡便把工厂、追梦门店和培训三合一。人记从去年6月开始,开春每个月办一期培训班,闽台一次培训三四十人。
“来学习的都是咖啡业者及爱好者。这两年,我们与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进行咖啡师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从咖啡豆的挑选、烘焙到咖啡冲泡等各个环节进行传授,希望更多人喜爱咖啡文化。”郭屹凡说。
2016年,郭屹凡从台湾来到福州创业,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创办了“拎咖啡”品牌。2019年,他在福州鳌峰坊开了第一家门店,如今他已拥有4家门店。郭屹凡还通过咖啡赛事、展会等认识了许多大陆咖啡业者。
与市面上的连锁咖啡品牌不同,“拎咖啡”的仓库里存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烘焙、供货。目前,“拎咖啡”已经成为大陆几十家咖啡店的供货商,去年实现了几十吨的销售量。郭屹凡告诉记者,在大陆,咖啡已经不只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社交产品,广受年轻人喜爱。这几年“拎咖啡”的业绩每年都以20%到30%的速度增长。
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郭屹凡还研制出了几款迎合福州年轻人口味的新品。比如,福州本地人喜欢浓浓的花生酱香,于是,郭屹凡便研制出一款以“虎纠咖啡”命名的混合着花生酱口味的浓香拿铁。目前,他正在尝试将福州的茉莉花茶与咖啡结合,让福州咖啡更具地方特色。
练出好状态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如同郭屹凡对咖啡的执着,台湾教练涂曾祐对棒球的执着,让他在平潭澳前小学一待就是3年多。
16日,平潭澳前小学棒球队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场训练。绿茵场上,涂曾祐带着棒球少年们不停地击球、挥棒、奔跑,带着凉意的海风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训练的热情。
从厦门大学体育专业毕业后,来自台湾屏东的涂曾祐来到平潭,于2021年正式成为澳前小学的棒球教练。经过3年多的努力,从孩子们对棒球一无所知,到基本完成棒球队的梯队建设,涂曾祐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现在我主要负责校队U12(年龄12岁以下)组别的训练工作,一共有23名队员,都是从U10组(年龄9~10岁)一步步打比赛升上来的,队伍已经比较稳定并且具备实力。”涂曾祐说,为了保持训练强度,现在每周二、四、五和周末,校队都会进行集训。“孩子们很喜爱这项运动,训练时非常积极认真。”
为了让棒球队开阔视野,这两年澳前小学棒球队还积极参加各种赛事,在与强队的切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由涂曾祐带领的平潭综合实验区联队在2024年福建省青少年棒球联赛中,取得了3个分站全胜的好成绩。
元宵节刚过,涂曾祐一边带着孩子们恢复基础训练,一边按照战术安排,在队内打一些模拟比赛。“我希望队员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3月份举办的平潭综合实验区青少年棒垒球校际联赛。”涂曾祐说。
育出好种苗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广袤的乡村正成为台胞追梦逐梦的热土。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在连江县丹阳镇福州昌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棚内,遍布四处的传感器让智能育苗温室大棚“耳聪目明”,绿油油的西瓜苗、苦瓜苗、辣椒苗长势喜人,即将种在大陆各地的田间地头。
“从早到晚来拉苗的车不断,忙得一口茶都喝不上,今年会是个丰收年。这一季我们共培育了600余万株种苗,现在已经出货了上百万株,包括西瓜、甜瓜、苦瓜、南瓜和辣椒苗。”来自台湾嘉义的台农张铠矿高兴地说。
2013年,张铠矿和妻子郑秀玉创办了昌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各类瓜果蔬菜嫁接苗的生产及实生苗种苗的培育。截至目前,公司先后引进西瓜、苦瓜、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近百个台湾果蔬良种,成为远近闻名的现代农业集约化育苗生产基地,年产出种苗2000多万株,先后被评为福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基地引入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基地内每一个育苗大棚都配备了智能传感器和实时监测系统,能够精准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通过云端平台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控。郑秀玉告诉记者,得益于科技赋能,他们的种苗品质好、产量高,产出的苗棵棵都“名花有主”,客户要先预订,他们再安排生产,除了本地订单,外省来拉苗的货车一辆接一辆,种苗远销河南等地。
“黑科技”扎根的背后,是福建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据了解,除了享受到物联网硬件设备建设补贴外,昌育农业还在税收、用地、农机购置等方面享受到很多优惠,为公司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
“接下来,我打算从台湾再引进一些新品种,带着周边农户一起种植。比如西瓜新品种,因为这两年小西瓜的风头盖过大西瓜,比较受消费者欢迎,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不定期调节生产,争取把名声打得更响。”站在育苗大棚里,张铠矿和妻子信心十足。
讲好家国事
新春刚过,负责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修建工作的台青李志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台湾雾峰林家商讨新一年的合作计划。
去年12月,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在五寨乡埔坪村揭牌成立。该展示中心建设历时3年。其间,李志章除了扎根埔坪村指导修建工作外,还频繁回台拜访雾峰林家后人。
雾峰林家是台湾望族。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台先祖林石与族人一起,从故乡埔坪跨海到台湾垦荒。伴随着台湾的历史沉浮,这个家族历经兴衰起落,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前进,坚守爱国爱乡情怀,同时也开启了与埔坪林家的两岸故事。
2021年底,李志章应邀到埔坪村开展乡建乡创工作,在了解到埔坪林家与雾峰林家的深厚渊源后,主动承担起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的建设项目,希望能还原雾峰林家及其他林氏后人的迁台故事,用史实佐证两岸一家亲。
“平和被称为‘大陆迁台第一县’,有300多万台胞的祖籍地在平和,而埔坪林家与雾峰林家的故事正是其中的代表。”李志章告诉记者,展示中心已与雾峰林家宫保第达成共识,将结成“姐妹馆”,以共同办展、共享史料、同办研讨会等形式,携手保护祖先留下的文物史料,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
据介绍,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共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前两期主体建筑、展馆的建设及展陈的布置。现在启动的第三期建设,将借鉴雾峰林家宫保第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产业配套提升。
今年春节,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迎来了一批批参观者,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学术团体,专程来此开展闽台历史文化研究与调查。“新的一年,我们将通过手作体验、文创产品售卖、舞台展演等形式,吸引更多两岸民众走进展示中心,近距离了解认识这段故事,探寻两岸的历史渊源。”李志章说。
从安居到乐业,从追梦到圆梦,越来越多台胞像郭屹凡、涂曾祐、张铠矿、李志章一样,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一展才干、努力拼搏,以“新居民”的身份融入“新家园”,与福建民众携手共绘未来美好的蓝图。
(责任编辑:民生)
-
中新社肇庆8月14日电 题:台湾教师在大陆谱写音乐梦:以音为媒 以乐通心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师者、研究者、文化传播者,台湾音乐教师李国瑛在大陆“解锁”了多重身份。“以往我只需要负责教学和演出活动的宣传, ...[详细]
-
奥佳华集美项目效果图。奥佳华 供图)一个年产能达百万台智能按摩椅的大型生产基地将在集美诞生。记者从集美区发改局获悉,按摩椅行业龙头企业奥佳华将在集美启动智能按摩椅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孙坂路与侨英路交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网记者 陈寺华)10月1日起,我市完善户籍迁移政策,对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留学回国人员等重点群体的来厦落户条件进行适度放宽,并对“合法稳定就业”、“ ...[详细]
-
海峡网10月26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为了给在鼓浪屿上工作、学习的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从下个月起,厦鼓市民航线,早高峰时段将延长至上午7点至9点,并增加渡船班次,详细了解。早上,在轮渡 ...[详细]
-
中新社河池11月1日电 题:台商大陆“种花”20载 兰花“开入”寻常百姓家作者 黄令妍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深山的一个兰花文创产业园内,台商陈振昌娴熟地将60厘米长的专用支架插入花盆中,用小夹子固定茎部, ...[详细]
-
三楼住户的装修人员讲述当时的情形。-六楼管道打开,榕树根须有拇指粗。海峡网讯文图厦门晚报记者 吕嘉捷)“榕树根须都长进我们楼的排水管里了。”近日,家住世嘉花园75号楼的曹女士向 ...[详细]
-
夫妻不离婚,也可以分割共同财产?法官说,可以!近日,海沧区人民法院针对首例婚内财产分割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一对夫妻在没离婚的情况下对共有财产进行分割。不过,并非任何情况都可以分割婚内财产。法官说,根 ...[详细]
-
▲爱心人士与流浪狗的合影海峡网11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林毅彬)“当您每天回到家,亲人煮好了可口的饭菜等你时,你是否曾留意过,在我们周围还有这样一群生命,在寒冷的夜晚里,它们饥肠 ...[详细]
-
中新社银川10月25日电 题:台青扎根宁夏 从无到有开辟棒垒球“乐土”中新社记者 杨迪“来参加比赛的台湾朋友们都很直接地跟我说:哇!你们这次活动办得也太好了!”不久前结束的2024海峡两岸(宁夏)青年 ...[详细]
-
苏汉斌的家长(左起二、三位)与获得2018年空军招飞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一同合影。(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今年,空军首次为第一次评定飞行等级的飞行员家庭颁发荣誉牌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