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用人脸识别系统寻亲 四名流浪女昨与家人团聚
原标题:厦门用人脸识别系统寻亲 四名流浪女昨与家人团聚
工作量大
有一位走失者是厦门“大众脸”,甚至识别出50个相似度90%以上的用人面孔
成果可喜
这种寻人方式正式使用两三个月,已帮近十名流浪人员找到了家人
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廖闽玮 见习记者柯笛)走失6年多的脸识流浪陈女士,终于与家人团聚了——在厦门市救助管理站中,别系身材瘦小的统寻团聚她,紧紧揽着妈妈的亲名肩膀,翻看手机里的女昨老照片。
昨日,家人救助站中的厦门四名女性流浪人员,在工作人员的用人帮助下,和家人团聚。脸识流浪此外,别系最近还有五名男性流浪人员也成功找到家人。统寻团聚
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亲名今后还会陆续有喜讯传来,女昨更多找不到家人的流浪人员,都有望回家了。这多亏了我市救助管理站与警方携手合作,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帮助流浪人员寻找家人。
现场
六年苦寻 亲人终团聚
怔怔地彼此看着对方,记忆打开泪匣子,血脉亲情让他们彼此靠近。她慢慢搂紧了母亲的肩膀,六年来第一次找回了家的温暖。母女二人依偎着,一同翻看手机里六年前的老照片。
她姓陈,她的弟弟说,他们是翔安人,姐姐小时候智力正常,但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有时会自说自话,后来需要吃药控制,“六年前姐姐出嫁后,在婆家走失,只知道是一天晚上离家后就再也没回来。”
六年来他们始终未放弃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前天,他们接到派出所的电话欣喜若狂,立即赶到救助站。说话间,心绪起伏的陈先生忍不住落泪。
陈女士一家刚刚团聚,与她同村、同姓、同年走失,目前同在救助站内的另一名女性流浪人员,也迎来了自己的亲人。由于丈夫腿脚不便,大伯与侄儿前来接她回家,虽然六年不见,大伯一进门,这位陈女士就紧紧拉住他的手笑了。侄儿说,婶婶智力有些低下,六年前与小叔在翔安坐公交时,误以为到站就提前下车了。小叔发现后回头寻找,就已经不见人影了。六年来,家人也曾多方查找并刊登寻人启事,没想到如今才在救助站重逢。
两名女子的家属都握着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手,反复说着感谢。
幕后
案头千份资料
正在逐一排查
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以前他们寻找流浪人员的家属,主要靠口音判断、寻找他们身上的字条、查找他们身上是否有家人的联系方式等。“这些流浪人员往往很难直接说出有价值的信息。”工作人员说,只能通过报警、登报寻亲、在民政部寻亲网录入人员信息、请警方提取DNA等方式进行查找。近期开始与警方合作,推动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对流浪人员进行比对。
具体的流程是:警方派人到救助站采集人像,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信息比对,将相似结果发给厦门救助站,接下来再由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比对、筛查。救助站工作人员说:“除了明显的差异,比如性别、年龄差距明显的,其他相似的结果,我们需要挨家挨户联系,询问其家中有没有人走失。如果有,就发照片让家人辨认。”
人脸识别并非减轻工作量,事实上是寻找线索、圈定范围,接下来的工作依然十分烦琐,需要比对的资料堆满了工作人员的案头。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一位走失者是“大众脸”,甚至识别出50个相似度90%以上的面孔。
目前单是女性流浪人员,就有一千多份通过人脸识别传来的材料正在排查中,加上男性流浪人员的材料,那就更多了。不过,辛苦是有回报的,这种寻人方式正式投用两三个月,目前已有近十名流浪人员找到了家人,是个非常好的开始,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流浪人员有望尽快回家。
流程
警方派人到救助站采集人像
警方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信息比对,将相似结果发给厦门救助站
救助工作人员比对、筛查,找人
(责任编辑:国际)
-
海峡网9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黄敏江 通讯员 叶怡亨 黄志强)昨日凌晨4:04许,思明区华侨海景城一单元楼内,一名男子不慎从15层掉入电梯井。物业人员欲到井下救援时也不慎摔伤。浮屿消防中队接警后迅 ...[详细]
-
杨焕彩杨军周惠平出席报告会 赵效为主持本报讯记者 李敏)12月25日上午,市会展中心一楼礼堂内座无虚席,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作的《城市生态化改造的七项对策》的精彩报告,不时赢来阵阵掌声。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万克洲)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机关党(工)委书记会议上,我市市直机关工委作为首批全省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介绍了丰富载体、强化措施、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的经验做法。省直机关工委书记张敬涛对今年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靳凤清通讯员 宋希红 李潇) 12月9日凌晨,中海集运“新苏州”轮靠泊日青公司码头,标志着中海集运正式开辟了日照至蛇口的内贸精品直达航线,结束了之前日照中海的进出口货源需要到连云港中转的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广大民企是市场活力的重要细胞,其业绩是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的晴雨表。日前,厦门一批民营企业半年报相继出炉,各个板块涨跌不一。从数据看,软件和信息、光电、食品、纺织服饰、橱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美莹 通讯员 曹现强) 为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市质监站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全天候监督模式服务工程建设。 实行工程质量动态监管,坚持质量巡查与不良行为记录相结合,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祥彩 通讯员 李志毅 田春艳) 12月23日下午,从市科协传来消息,在刚刚结束的NOI科学委员会竞赛委员全体会议上,依据《NOI条例》,确定了全国NOIP2009提高组一等奖最低分数线 ...[详细]
-
七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27公里,投入建设资金18.8亿元 本报讯(记者 杜洁) 我市百万农民群众世代盼望的走上硬化路的愿望实现了!12月18日,记者从全市农村交通建设管理暨全部行政村通硬化路新闻发布 ...[详细]
-
曾煜珉每天都坚持创作三四个小时。曾煜珉作品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 林志杰 崔颖)今年56岁的曾煜珉家住在杏林街道曾营社区。记者前往他家采访途中,在窄巷里拐了多道弯,向居民打听时,说要找&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锋 实习生 赵欣)12月10日,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今年,我市推荐山东省著名商标获“大丰收”——— 成功认定11件,为历年认定数量最多。“五征”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材料已经省工商局批准上报 ...[详细]